一湾老泉河 诗画写未来
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余波/文 本报记者 庞诚/摄
“郡楼斜依夕阳开,湾老合流汝颍抱城来。泉河”这是诗画清代诗人黄景仁描写阜阳风物的诗句,诗中的湾老“汝”就是泉河。从河南郾城发源,泉河流经商水、诗画项城等地,湾老泉河流入阜阳,泉河并在阜阳城北注入颍河。诗画
鲜为人知的湾老是,目前阜阳有两条泉河。泉河上世纪50年代初,诗画针对泉河狭窄弯曲、湾老河道淤塞、泉河通航不畅的诗画实际,水利部作出了对泉河“裁弯取直”的决定,确保泉河大堤和河道行洪安全,其中,取直段变身为航道,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泉河,而弯道部分则为“裁弯取直”后遗留下来的泉河故道,被称为老泉河。
忆往昔诗画交融老泉河
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,汝水发源于河南伏牛山北侧,经河南汝阳、汝州,最终在阜阳入淮。老泉河,就是从河南郾城自汝水分出,为汝水一大支流,并连接颍水。
老泉河承载着阜阳厚重的历史文化。历史上,众多描写颍州风光,尤其是颍州西湖的诗词大多与其有关。“清明上巳西湖好,满目繁华。争道谁家。绿柳朱轮走钿车。游人日暮相将去,醒醉喧哗。路转堤斜。直到城头总是花。”这首词,是欧阳修描写清明时节颍州西湖游春的繁华景象。
这首描写颍州西湖的诗,与老泉河有什么关系?事实上,还真有关系。阜阳本地文化学者亓龙、王秋生、胡天生著的《颍州西湖历史与文化的研究》一书写道:“颍州西湖就在老泉河南岸的河湾上,上古的西湖北岸与泉河河湾大致平行。”据此可以认定,有关颍州西湖的诗词,大多与老泉河密切相关。
《颍州西湖历史与文化的研究》一书举出大量例证。如苏轼诗:“我性喜临水,得颍意甚奇。到官十日来,九日河之湄。吏民笑相语,使君老而痴。使君实不痴,流水有令姿。绕郡十余里,不驶亦不迟。上流直而清,下流曲而漪。画船俯明镜,笑问汝为谁……”
“古时的泉河正是在州城北面形成一个‘绕郡十余里’的半圆形河道,在它的上游直至临泉西界,都是较直的河道,完全符合诗中‘流直而清,下流曲而漪’特征。而颍河是自城东部沿河西北—东南走向流淌,没有这个特征。”《颍州西湖历史与文化的研究》一书认为,结合苏轼《择胜亭铭》等众多证据,可以说,欧阳修、苏轼等人笔下的颍河就是今天的泉河(老泉河)。
“当年太守最风流,每遇花时载酒游。今日湖波流欲尽,空馀芳草乱汀州。”“我爱清颍水,君家清颍亭。风流及樵牧,踪迹付沉冥……”“闻汝西湖上,风流继往贤。林园清颍尾,宾客郎陵年……”站在当下,回望古代,可以确定的是,有关颍州西湖的点点滴滴,都与老泉河有着密切关系,沉醉于诗词中的西湖,亦是沉醉于历史星空下的老泉河。
穿越历史时空,泉河从河南发源流经阜阳入淮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诗词、美文,滋润着两岸人民,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泉河儿女,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,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给养。
看今朝一湾泉水好风光
河流就像大自然的雕刻师,在大地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风景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上世纪50年代初裁弯前,老泉河阜阳县段河道长28.1公里,裁弯取直后为17.2公里,比原河道缩短10.9公里,为泉河航运提供了便利。此后,老泉河航运功能中断,大致呈圆弧形位于新泉河的东北方向、颍河的西南方向,
老泉河两岸荒滩密布,湿地资源丰富。如今,依托泉河故道建设的泉水湾湿地公园雏形初现,美丽动人。深秋时节,位于阜城双河路南侧、老泉河西岸的花海栈道,紫色的格桑花、红黄相间的百日草、黄色的向日葵开得正艳,一派迷人景色,每天都吸引很多市民来此休闲赏景。徜徉于花海之间,人们争相拍照留念。
“给我多拍几张,拍得漂亮一点。”适逢周六,10岁的王紫涵和弟弟王子墨来到花海栈道。王紫涵说,“我和同学都喜欢这里,风景漂亮,以前都是姥姥带我过来玩的,今天刚好周末,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来了,我们想多拍一些照片。”
老泉河两岸风光旖旎,不仅吸引了小朋友,许多市民也纷纷“打卡”花海栈道。站在花海中,举起围巾随风飘扬,一边呼喊同伴拍照,一边对着手机录视频。58岁的周继敏带着“小伙伴”在花海里尽情徜徉。
“平常带着孙子不得空,趁周末孩子父母空闲,我们一起组团来这儿玩。”周继敏说。泉河岸边风光好,以前没有利用好。这两年,市里区里加大生态湿地保护力度,老泉河两岸景色越来越美,类似这样的打卡地还有很多,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。
沿着老泉河向北行走。不一会儿,一处绝美风景映入眼帘。放眼望去,一大片粉黛乱子草随风摇曳,人们的心,也不禁跟着荡漾起来。
“这里也属于泉水湾湿地公园范围内。”颍泉区林业局局长付振告诉记者,泉水湾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87.76公顷,湿地面积387.05公顷。分科普宣教、合理利用、恢复重建、湿地保育、管理服务5个区段。“眼前的这段,是湿地保育段。”
水,平静流淌;两岸,是醉人的花海,错落的林带……驱车行驶在泉河岸边,窗外的风景总让人忍不住停下车来,走进自然。尚未完全建成的泉水湾湿地公园,自有一种原始纯粹的美,让每一个靠近的人,都忍不住亲近,领略其原始古朴的风光。
走近一些,可以看到开阔的水面;再近一些,可以看到水面晶莹澄澈,仿佛能看穿底下有没有鱼儿;更近一些,鸟儿展翅掠过河面,向对岸飞去,荡起阵阵涟漪……原生态湿地风光,如一幅水墨画卷,随意舒展在泉河湾怀抱里。
付振告诉记者,颍泉区高度重视老泉河生态湿地保护工作,实施老泉河综合治理工程,项目包括清理北京路桥至鹿坎路桥段老泉河两岸附属物和违章建筑,实施清淤和水面清理,整治周边环境,高标准建设泉河景观带,栽种石兰、女贞等常绿植物,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,提升老泉河景观品质,致力于打造绿色靓丽的生态名片。
展未来:秀美湿地入画来
鱼翔浅底,鹭鸟高飞……驱车行驶在老泉河畔,随意停车观景,都能看到一幅幅自然生态画卷。55岁的李俊明是中市街道白庙社区居民,闲来无事,约上三五好友,一同在老泉河畔钓鱼。打窝、抛钩……他说自己刚学会钓鱼,但娴熟的手法却暴露了他是垂钓“老手”。
眼前,是秋日的老泉河美景;身后,是建设中的泉水湾湿地公园工程。付振告诉记者,泉水湾湿地公园起点位于颍泉区中市办事处坎河溜,终点位于北京路南侧泉颍电力排灌站,与目前的泉河相接,总体为南北走向,长度约13.1公里,分科普宣教、合理利用、恢复重建、湿地保育、管理服务5个区段。2014年12月,颍泉区泉水湾湿地公园获批省级湿地公园试点。2016年12月30日,经国家林业局批准,泉水湾湿地公园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(试点)。
付振介绍说,目前,泉水湾湿地公园的5个区段正在同步建设。其中,科普宣教区是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的场所,以湿地景观资源、泉河文化资源、民俗文化资源等为依托,适度开展湿地公园科普宣教,形成湿地公园展示窗口。目前,这一区段已基本建成。
合理利用区,位于湿地公园东部,规划面积76.92公顷,占总面积的17.02%,是湿地公园内开展可持续利用的场所。颍泉区计划合理利用区域内自然景观、农林渔产业、民俗文化等资源,开展生态观光、休闲游憩、文化展示,农耕生态体验等活动,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平台。目前,这一区段已基本建成。
湿地恢复区,主要包括泉河故道——老泉河的中东部区域及西部库塘区,该区规划面积为107.22公顷,占总面积的23.72%。主要开展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、湿地监测等活动,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,维护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。同时,局部开展具有宣教功能的湿地恢复科普生态旅游。目前,湿地恢复区正在建设之中。
湿地保育区,为泉河故道——老泉河中西部区段主要水域及沿岸生态环境较好的林地。规划总面积为114.99公顷,占总面积的25.44%。该区主要开展保护、监测等保护管理活动和项目建设。同时,局部开展以生态观光为主的湿地生态旅游。目前,该项目正在建设中。
管理服务区位于老泉河东部区域,老泉河西岸,拟建设1个湿地管理服务中心、1个科普宣教馆和1个湿地净化展示,规划总面积为3.22公顷。主要建设泉水湾湿地综合办公区、湿地科研监测中心、游客服务中心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。目前,这一区段已基本建成。
目前,绿景公司正有序推进泉水湾湿地公园项目建设,已平整场地1600多亩、完成花海播种面积1000余亩,栽种柳树、复叶槭、栾树、女贞、桂花、红叶李、紫薇等乔灌木5000余株。
“目前,项目公司正在积极推动各个区段建设。”颍泉区林业局局长付振说,整个项目建成投用后,一个集湿地生态保育恢复、科普教育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将展现在市民面前,有利于持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,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。
(责任编辑:{typename type="name"/})